k8凯发一触即发没它毛子就活不了!说说俄国人和伏特加的故事
发布日期:2024-11-02 20:25:59来源:凯发k8国际浏览量:次
上文所说的伏特加(Водка)是俄罗斯的国酒▪•□◇•,俄语读成沃德噶◁△▲=。这种酒纯净如水却性如烈火▪▪▷,喝下去的瞬间如同一道火焰流进胃里◇▼▷。▲▪“喝酒是我们古老的乐趣•◆,没有它我们活不下=•▷□□■“俄国第一位统一全国的皇帝弗拉基米尔大公这样说●=。俄国人可以没有黄油●◁●•,没有肥皂★-◁◁▽•,但是必须得有沃德噶▪…▲◇☆!
很多基层指挥权官喜欢酒后指挥战斗-●,这后果是灾难性的…▽△…-。喝的醉醺醺的政委敢命令他的士兵向任何目标冲击■☆,包括巨龙△●…-=□。一位活到战后的士兵回忆道○•▽-:=-•“那是在列宁格勒△☆,烂醉如泥的营长突然命令全营进攻●☆▼。我表示反对=▽,因为根本看不见目标◁▪▷▷,但他拿出手枪顶着我大吼大叫□☆▷●■。士兵们冲出战壕100米之后●■,德军一挺机枪轻松的把部队压制▼•□▼◆,营长头部中弹★▽○▷★★,我被一发达姆弹击中大腿……不到一个小时我们就损失了两个连的战士▪▪■▽。☆•▷”
伏特加在俄罗斯已有五百多年的漫长历史=■■○=,好的伏特加是用黑麦和山泉酿成◇▲▷▼△,后高度提纯至96-98度◇▪○▲◁,在用泉水或自流井水按照40/60的比例稀释-=,酒精度40%被誉为是线%的比例还是门杰列夫发明的○●…▪-•!没错就是那个定出元素周期表的门捷列夫○★▪•☆▽。他不光确定了伏特加的黄金纯度连伏特加这个名字都是他起的•◆。
今天我们来聊聊老毛子和伏特加的故事▪□…=▷。 有个笑话★○•,苏联国内一致认为 之所以他们能打赢纳粹○■,靠的就是两样◁-…•○…:伏特加k8凯发一触即发◇…▽,和大量的士兵▼△▪。
这些酒鬼一样的苏联人不管到哪▼▽,只能还能喝就会来点酒 1944年夏在芬兰=••,第3步兵师的一个团在占领托尼奥(Tornio)后开始伏特加狂欢□★▼,结果被追来的德军击溃•◆-。柏林大多一半也是在苏联士兵醉醺醺的状态下发生的-△•★…•。元帅们默许这些士兵在打进柏林后抢走了所有见到的酒类用于大狂欢▪□。大狂欢带来的就是军纪失控•▷。柏林城所有母的都倒霉了△▪。后来苏联的元帅们借助克格勃才控制住了手下人的军纪◇□○◇▷◇。
德军入侵后◆★▽▲▲,斯大林决定将制度向全军推广=■,此举的考虑可谓非常现实□○:因为酒精可以引起兴奋…☆,从而赋予士兵超常的忍耐力…▲•=,带来的神经麻痹也可以帮助新兵克服恐惧-☆★。另外-▷…★□,在恶劣环境中▲--◆■,酒还可以作为饮用水的替代品k8凯发一触即发◇◇▲◆。这些★▲◁▪“特别给养◇◁•-▪…”通常由专列运送●•,并在军◁●□、师级仓库统一分配★□◆…•,如有条件▽=•=△,它们将装瓶送往部队▽◁▼。
从此▪-○,酒便成了苏军形影不离的一部分☆▷-△◇▲。在基辅•-◁☆△•,西南方面军被包围-☆◇◇▲▪,数以万计的士兵在喝光了伏特加后仓皇逃生•▽=…△;莫斯科城下●●▼◇,狙击手在雪地中潜行☆☆-•☆,他们对寒冷的感觉因为酒精而麻木…•▼○…;在塞瓦斯托波尔▷△▽□,城市在爆炸中颤抖☆-▪○,水兵•★=▼★、工人和市民坚守到1942年7月◁•▲▪◇●,为表彰他们的英勇★=◁▷,斯大林特意命令用军舰运送伏特加◆…;1943年1月★-▲○,斯大林格勒战役如火如荼●▲▼▲,士兵们跑到医务站搜罗酒精△▼=◁☆,否则没人能挺过连续作战2年多带来的神经衰弱□★▲★.
上面说只是偌大的苏联为国战争中的一角△=,1942年末▲○▪…▷,斯大林再度签发了一发命令◇◁…,停止大规模的在军队中配发伏特加★•■▷■•,只配给一线作战部队◇▲◇◆△。但是这道指令已经晚了••。苏联红军的酒精度已经被他练出来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70%的步兵师都有自己的战地酿酒作坊•□★☆▪▽,而苏军中标准的野战厨房的普及率只有30%◁○,一些士兵甚至随身携带酿酒器具——这些肯定不会被钢铁同志知道▲★▽☆△=。
俄罗斯人喝酒也不大讲究菜•●△•☆,喝口酒■▲•,吃口面包•◇☆=,再来一小口奶酪就成了-=◇▲▼◇。不少俄罗斯人人外出时▽★▽☆○•,随身总带着伏特加•◇▽■-▷,下酒菜不一定总备着▲▼▷●。如果同车或同机上有哪位酒友早已打开了味道鲜美的熏制鲟鱼或者香肠▽▽☆▲、奶酪○■◇•、腌黄瓜什么的…○=△,那他们的旅途就会更愉快了…□▼□△-。据说1917年•◆▲◁…△“十月革命=▷●”之前○□•◁•,有的穷人喝酒买不起菜…☆▪…◁=,就在酒店里干喝白酒=▪◆▽○,喝一口酒▽★▲,就把油腻的袖口贴近鼻子闻一闻□▪○▷▷,权当吃菜■★•▪◇。
苏联俄罗斯历史上的领导人几乎都是酒鬼●-。斯大林不光自己喝酒和怂恿手下喝酒•◁=●。赫鲁晓夫号称千杯不醉▽▪◆•◇,出访的飞机上都带着足够的伏特加▽◁●。勃列日涅夫大酒鬼★▽•。在他掌权的最后几年苏联年均酒交易额超300亿卢布▼•▽•▲,叶利钦大酒鬼▪●○,不仅最喜欢醉酒还多次因醉酒在国际场合上出丑▲◇,只有戈尔巴乔夫时代苏联从领导层试图禁过酒○▽◁△。采取极端措施消除酗酒△◇▪,结果私酒泛滥导致酒精中毒死亡人数超过禁酒前••,1988年禁酒令被迫取消后▲=,戈尔巴乔夫笑称-◁••“排队杀他的人比买酒的还多◆☆”•▷△☆。
俄国军队从17世纪的沙皇时代便开始配发伏特加◁○□, 苏军有份资料记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军全体消耗的酒类超过了2▽•□.5亿升★▽○•!
缴获的威士忌和白兰地也作为特别奖励下发○▷◇,他们持续数年的战争伤痛也就只能舍生忘死的喝酒了…☆•○◁。一些苏联军人开始尝试用东欧国家普遍种植的小麦酿伏特加○◇。
伏特加给这个国度带来的伤害却大过了任何一次战争▪○。在苏联占领阿富汗的十年间…○,共有14000名士兵死亡=■▷△,但每年俄罗斯却有三万多人死于酒精中毒…▲。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每年能喝下比俄罗斯还多的酒=△:平均每人每年消费15公斤白酒◆■●-☆…,其中至少一半是伏特加□□…。每天下午五六点钟的时候▼•■▷,大街上尽是可爱的酒民●•○○:姑娘们一只手牵着爱犬★▷,一手提着啤酒瓶△▽,她们坚信啤酒就是面包▷△-;男人们手里拿的一准儿是伏特加•◁•▽,边走边喝•▪◇。冬天雪地上常有冻死的酒鬼•▲◁□□…,每年冬天伏特加杀死的酒鬼就是一个可观的数量
同时还有一些部队尝试苹果酒和玉米酒◆▽▼▷,1944年后◁□▲-,这些苏联军人真是走到哪喝到哪 ○•■○。随着苏军出境◁…◁▲,他们的菜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940年-•=▪★,苏军进攻芬兰★●▲■,芬兰冬天的气温猛地降到零下40度☆◆○,大量的苏联士兵冻得在篝火前瑟瑟发动■•=▷◆○。而苏军的后勤部门却没有条件提供高热量食品☆●,最后只能将希望寄托于酒▷■△●◆-。一份斯大林亲自签署的命令写道★◁:•…=▪•“每名士兵每天配发100克伏特加▽•▷…◁,坦克兵加倍▷▼○•,但禁止在战前过量饮用■◆●-◁◁。•★•▼▽▽”实际上•▽■▽,很多士兵每天喝200克或300克□○,养成了酗酒习惯■▪=。
俄罗斯人喝酒对酒杯比较讲究□△,普通老百姓家里都备有饮用啤酒-•○、葡萄酒▷…、白兰地○•▪=△、伏特加酒的各式专用酒杯☆••。伏特加酒杯大多是200-300毫升的大杯子••○,饮伏特加之前需把它放进冰箱冷却一下■▽■,据说这样口感更好△□。俄罗斯人喝伏特加喜欢一口喝干…▽▪△,很是豪爽□☆…◇•▲,当然一般情况下酒只倒到酒杯的三分之二左右○◇★。第一杯通常是一齐干下○▷◇,以后各人按自己的酒量随意酌饮…◆△。不过▼▲◇★■▲,俄罗斯人喝酒从不耍滑△■■▼,都极为诚实◆…☆◁▪,一般不劝酒★◆★•,有多少喝多少•★=○▷,直到喝倒▼▲▷。
理论上▼▷▽,随着战争迈向胜利△=◇●,士兵的心理压力减轻●□☆▽△★,对酒精的需求应当下降=•,但事实恰恰相反●▼▼•◆。为庆祝胜利◇…,士兵们经常饮酒-▲,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消除紧张•■▼▷,同时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另外★○□▪,长期的配给使很多人产生了酒精依赖★★◆,加剧了酒精消耗•○■◆。对这部分人而言-•●,饮酒已不再是一种消遣方式○▷□,而是一种病态的习惯■▲◇•▪●。
在俄罗斯人看来▪•△★-,不喝酒的男人就不是真正的男子汉☆▷-◁。俄罗斯男人则说▽▪△◇,不让喝伏特加还不如让我死了……。有些俄罗斯人见面时也会问候一下喝了没有▲▼▲•▽△,就像我们中国人见面时常问☆☆☆=“吃了没有○○••■”一样▪▷…◇◇◁,只不过他们不是说出来…●▼★▼□,而是用形体语言表达▽■:右手拇指和食指合成一个圆▪○◁…▼◇,然后食指弹出☆▲,弹到下巴=■。难怪常驻俄罗斯的外国人把伏特加比喻成俄罗斯男人的▼☆◁“第一妻子=…▼”…■。